原子荧光灯(Fluorescent Lamp)是一种常用的照明设备,采用气体放电原理发出可见光。它是由美国物理学家Edmund Germer和Fredrick T. Dowling于1938年发明,并在1941年由他们的同事George E. Inman进行了商业化开发。
与传统的白炽灯相比,原子荧光灯节能、寿命长、亮度高、色彩还原度好等优点使其成为照明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原子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一、原理
原子荧光灯利用电离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的原理,具体过程如下:
在荧光灯内部的气体填充管中通入少量的汞蒸汽和惰性气体氖或氩。
两端加上高压电源,导致管内气体电离形成带电粒子,其中一部分粒子会与汞原子碰撞,将汞原子激发到高能状态。
激发的汞原子通过自发辐射转换成紫外线,荧光粉吸收紫外线能量后再发出可见光。
二、构造
原子荧光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荧光粉、气体填充管、电极、高压电源和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等。其中荧光粉是将激发汞原子产生的紫外线转化为可见光的关键部件,而气体填充管则是产生紫外线的“发光体”。
荧光粉
荧光粉是一种能够吸收紫外线并在短时间内发出可见光的物质,它通常涂覆在气体填充管的内壁上。目前市面上的荧光粉主要有三种类型:三基色荧光粉、双基色荧光粉和单基色荧光粉。
其中,三基色荧光粉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混合而成,其发出的光线可以还原出自然光的色彩,因此具有色彩还原度高的优点。而双基色和单基色荧光粉则是根据不同的需求逐渐发展出来的。
气体填充管
气体填充管是原子荧光灯的核心部件,其内部填充了少量的汞蒸汽和惰性气体(如氖或氩)。由于汞原子在激发状态下会辐射出紫外线,而惰性气体不容易与汞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起到稳定气压和保护管壁的作用。